眼下,花卉植物消費已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一部分。遇上節假日,除自己購買,走親訪友時,還要帶上一些鮮花花束或盆栽植物。然而,由于養花不得法,每年被過早扔進垃圾箱的花卉就有上百萬盆。業內人士指出,本市至少缺少1萬名護花人才,如果有個“護花使者”教人養花,就可以避免不少遺憾。
國外護花人才年薪60萬
據了解,上海市目前的養花大軍約有50萬人,而其中缺乏植物養護基本知識的大約占到7成左右,這些養花人非常需要專業的護花人才給予幫助。
目前,上海已有為養花人服務的植物醫院,但數量非常之少。筆者了解到,現在上海具有一定規模的花店、花亭有5000多家,算上一些小花攤共有8000多家。但其中不少花店老板自己也不懂花,所以很多人買回花卉植物后,由于沒有人指導,護理不當,最終只能看著心愛的花卉凋零。
筆者近日從一家獵頭公司了解到,他們最近接到好幾筆單子,都是國外委托他們招聘護花人才的。一名種植護理荷花的人才年薪開到60萬元人民幣,另外招聘種植護理特種山茶花、蘭花、牡丹的人才年薪也高達70萬元,他們在上海尋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才。有幾次在公園找到這樣的人,他們大多不愿放棄現在的工作。最后,獵頭公司不得不將目標聚焦在云南,終于找到了合適的人才。
“護花使者”有哪些特征
護花人才除了懂得防治病蟲害之外,還要掌握種花的基本常識,如嫁接、何時換盆、施肥、花開時節如何護理等。對待花草,就像對待嬰兒,應知道它啥時餓了,啥時渴了。這些技能精通了還不算,一個受歡迎的護花人才還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,能靈活領會主人的意思,善于與主人溝通。
高級護花人才培養難
據了解,目前上海交大農學院設有園林綠化專業,培養出的學生大多向植物園、各大公園輸送,但由于學校里學的都是一般花草的養護知識,對于一些特殊的名貴花草,他們也會不知所措。筆者通過采訪了解到,現在的護花人才大多集中在40至60歲,年齡普遍偏大,源于中堅力量斷層,沒有合適的人接班,有的護花人才退休了,仍然被一些植物園或公園留用。
而對于名貴花卉植物的種植護理,目前依然采用拜師學藝的方式,多靠平時摸索積累,有的在這個崗位上辛勤耕耘了10年甚至30年,才摸索出護理花草的途徑。對此,業內人士認為,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費時費力,呼吁相關學校應該補上名貴花卉植物養護這一課,以避免這方面人才的斷層。